编者按:近日欣闻著名女画家邹莉于6月12日在佛山集成美术馆举行个人画展,将展出76幅小写意古装人物画、4幅古装工笔人物共80幅精品力作。
在与邹莉接触时中感受到邹莉很不一般的现象,作品不单追求质,还有量。仅仅以女性题材的写意作品就有二十多个系列,每个系列数量少的有四幅,多的上百幅。这次刊发的是邹莉近年来写意探索中一点点作品。数量和质量“情铸”于世,令人刮目相看!
(编者)
因为艺术,所以求变
人类历史各个领域的进程,都是在变中求进,进中求变。艺术也不会例外。
我总是常常把画家放进一段历史时空里去考量,看其“变”或“进”了没有。如果多年都没有什么“变进”,我会顿然失望,关注的兴趣就会大减。这是我的苛刻艺术观。
因而,我认定的真正艺术家,应该是动态的、发展的,充满创造精神而又不断进取的追求者。我发现,邹莉就是这种“动态”的画家。
永远的“现在进行时”
纵观当今画坛,实在令人难以乐观。大多数人都沉醉在“过去时”的思维定势里,高调而自大。我称的“过去时”画家指两种人,一种是重复古人,把传统说得伟大无比、光芒万丈,后无来者。总之,把古人前人说得越光辉灿烂越好。这种人其实就是自己没有创意,无法变通跳出古人的藩篱,于是,就大喊古人就是顶峰,至神至圣。这样,就能够心安理得地为自己开脱,为自己的所短辩护:“你瞧,古人是无法超越的”。说穿了,就是以这样的借口掩饰自己的平庸,将平庸堂而皇之地合理化。另一种人则是重复自己,他们通过传承的学习吸收后略有变通,当创出了自己的一点点个人特色后,就大加喧染,自我陶醉自我满足。他们把这作为一个人的标签,以强化风格为由,几十年一贯制,实质上是不断地重复自己。以上这两种画坛中人,我都将其定义为“过去时”画家。是的,再没有新的创造,一切都属于过去,就是各副其实的“过去时”。
我总是对“现在进行时”和“将来时”的画家充满兴趣。一切为了创造的快乐,这是人生的一种境界。这类画家只有极少数,甚至属于罕见。有这样思维意识的画家,非常清醒自己的在时代演进中自己的位置,洞察美术史的变迁,深明艺术的使命。他们深深地知道艺术唯有创新求变才是唯一的出路。因而,他们不断地在这种思想的驱使下付之行动,不断地实践,追逐心中的完美和鲜活的闪动。这种画家总是不满足:不满足于古人,电不满足于同代人,亦不满足于自己。为了追求艺术的新鲜感新面貌,不断地寻找,又不断地放弃,总是在“路上”永不停步。邹莉就总是赴于这种“现在进行时”的状态中。
远的不说,单从她这十年来的作品之变,就足以窥觅到她的创作态度和心思,以及思绪心迹所流露对“新美”的向往和洞察。她2004年的《诗情画意》扇面作品,以淡雅的墨色为基调,表达了一种闲静轻逸的画面趣味。而2006年的《西关姐妹》系列,则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水墨晕化和机理效果的应用,甚至在构图上,利用宣纸的毛边制造岁月流逝的沧桑感,呈现出与众不同的特色。2007至2008年之间,邹莉似乎对装饰感的构图和简练明快的笔墨尤为感兴趣,从《荷花美人》等作品中体现了这种美感。进入到2011年,她创作的《汾江端午图》,则以复杂的人物与场景融为一体,以一种俯视的大场合作为表达主题,将细腻的丰富性与庞大的气势演绎得淋漓尽致。令我感觉耳目一新的是2012年《难舍》《相依》这样深富美感的民国仕女之作,典雅、唯美、娴寂,又富有人情味。而另外的《画》、《棋》等,则以行云流水般的线条组合和对比,体现非常独特的艺术个性。《青花系列》则另有一番滋味,似乎就是以上种种手法的汇总发挥,还增加了某些宿墨水渍效果的处理,显得更加丰富而自然。
再有,值得品味的是,邹莉一直坚持对女性人体的浓厚兴致。她所画的支人体构图很富新鲜感,特别是组合式的人体图,以重复排列的方式构成强烈的形式美感,极有画面的冲击力,其手法的多样也令人倍感新意。
遥远岁月的回忆
看完她这十年来作品的丰富多变,我联想起一个人所走过的艺术道路的艰辛。记得是在上世纪的七十年代末,广东省文化厅和岭南美术出版社合办了一个年画创作班。那时,还没有美协、画院这类机构,所以,这个省级的创作班算是当时最权威的创作班子。我那时是一个读美术刚毕业不久的二十出头的年轻人。在省城集中搞美术创作,这是我人生经历的第一次。我的创作是一幅《李清照》,由于初出茅庐,画了几天就画不下去了。负责创作班的吴炳德先生对我说,你看下邹莉的作品吧。她那次是画一幅《贵妃笑》。我由此而认识“佛山队”的代表邹莉。她那时已是一位很有成果的女画家,她画的贵妃和品尝荔枝的那个画面,令我这个来自边远的“湛江队”新人大开眼界。她那时的写实功底,画面的把握能力已甚有功夫。就这样,她给我留下了永不忘怀的印象。
我在想,一位画家数十年一路走来,要不断地求变而进,确是件多么不容易的事。特别是一位女性,更是难上加难。一晃30多年过去了,我前两年去参加邹莉花甲之年的画展,看到她这么多丰富各舁的作品,深叹人生岁月的沧桑,艺术道路的艰难。啊!在我们生命有限的时间里,如此专注执着地一路前行,一路寻觅,然后,将所有拾得的思想之花,孕育成艺术之果,汇成琳琅满目的视觉盛宴,这何尝又不是人生的一件乐事呢!
变,就是生命的风格
有人也许会问,个人的特色和探索,变来变去,会不会影响个人的整体风格?有人也会担心,风格面貌的不停之变,也会让人显得无所适从呢?说实在的,我以前就这样自问过,担心过,犹豫过,甚至嘲笑过。但随着经历和心智的成熟,我终于放下,重新评估,就像评估人生中各种得得失失一样,你站的位置,你处于的艺术经历和高度不一样,你的观点就会不一样。大多数画家,都是一辈子走一条风格的路子,这无可厚非,这完全是个人的艺术个性和思维模式所决定的。历史上,确是很多名家大师,都是守着一种风格特色从一而终,这是事实。但也有异数,有不甘心一个面目示人一辈子的大师中的大师,外国的毕加索和中国的张大干,就是这类的异数。一辈子都在求变,一辈子都在“路上”。毕加索从写实的路子开始,其后创立了立体派,其中又有“蓝色时期…‘玫瑰时期…‘田园时期”等等,还有无数的版画、雕塑和各种艺术的玩意儿,可谓变化万千,神出鬼没。而~个张大千,从临摹古画、敦煌壁画,从精巧的线条人物到晚年的“泼墨山水”,也是变得令人眼花缭乱,目不暇接。但,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,就是不断突破,不断改变,把艺术这两个字,演变得令人心服口服。我豁然开明了——变,也是一种风格!君不见,孙行者的72变,猪八戒的36变,啊!多变就会赢,多变就是一种能力,一种胆识,一种自信,一种境界。邹莉不久前对我说,她到国外看了毕加索的超大规模的展览,非常震撼,如此巨大的丰富多变,浩瀚博大,其实令人难以想象。知者共鸣,有一种相知直击心灵,从而使思维和审美取向一脉相通,因知而变,这是自然而然的。
而所有的变,都是为了奔向未来,走进“将来时”,即到达个人未来整体的风格呈现。我相信并期待着,邹莉会继续走下去,一直走到她所预期的艺术更高点。在变中凝聚成独特的个性风貌,这就是艺术的奇妙魅力,也正是生命的风格。
2014年3月18日
(方立,广东省文联艺术馆艺术总监、收藏家会所所长)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