资讯最新图

“我画如我话从心泉里涓涓沁出”——潜心作画40余年的女画家邹莉


on 2015年08月23日

    在佛山,有一位以工笔人物画著称的画家,从艺40余年来,描绘了大量以女性形象与古代宫廷生活为题材的作品,亦不乏反映本土文化的创作,其中《中国后妃大观》还拿下了第九届全国美展铜奖,作品被国内外许多艺术机构与个人收藏。近年来,她还走出国门,进行中外艺术文化交流。她,就是本土女性画家——邹莉。

    长期绘画练就过硬画功

    傍晚的莲花市场,热闹熙攘,与市场一路之隔,是画家邹莉的画室,闹中取静。走进画室,可看到墙上挂着1997年著名画家关山月的题字“情铸”。环顾室内,画作循着墙体依次排开。画中的女子风姿绰约,上至大家闺秀、小家碧玉,下至小姐佣人、天涯歌女,在她的笔下妩媚而动人。除了表现女性的婀娜多姿,画面里还融入了岭南特色古建筑元素,如飞檐、阁楼、花窗、宫灯等,透着浓浓古意。



    画作的主人,是本土女性画家邹莉。65岁的她,已步入了花甲之年,但拿起画笔依然精神抖擞。从艺40余年,她透露,12岁便开始学画画,15岁尝试发表作品。“后来当知青时,有幸能坐在广州美术学院油画系徐坚白教授身后跟她学绘画,师生二人对着窗边桌子上的那瓶鲜花全神贯注,不觉天色已渐渐变黑。”抑制不住对绘画的喜爱,后来她干脆脱产赴广州美术学院读研,跟随刘济荣教授学习绘画,两人亦师亦友。




    在同为画家的丈夫刘文斌眼里,妻子是一位全身心投入到创作当中的画家,这令他甚是佩服。据他反映,早十几年前,妻子每日坚持创作10多个小时,近十年来才减至每天8小时左右。吃饭要“三请四催”才肯放下画笔。凌晨两点还伏在画前细细勾勒。他还补充,当年孩子还未满月,妻子就在床上搞起创作。平时除了必要的事情,可十天八天足不出户。

    长年累月的投入与坚持,邹莉涉足了年画、连环画、插画、油画、漫画、装饰画、剪纸和雕塑等多个艺术领域,上世纪90年代以后从事工笔国画创作。20世纪以来,她转而探索和研究中国写意人物画。正是在绘画领域的不同尝试,对作品构图、形式、技法不断探索和创新,因而在广东省文联艺术馆艺术总监方立看来,她的作品呈现出多变的面貌。“‘变’是为了能够持续不断地让自己寻找到合适的表达方法,将要搞的创作画下去。”邹莉表示。

    走出国门弘扬本土艺术文化

    邹莉认为,画画除了时间和精力的投入,学养、悟性、寿命亦不可或缺,还要静得

    下心和有耐力。“作画,尤其是画工笔画,需要眼力、体力,手要下得稳、准、狠。每次下笔都是对自己的考验,一点一滴都错不得,些微的出错,一幅画就报废,得从头画过。”因而,她每天坚持画画,逐渐练就过硬的画功。

    在邹莉的画笔下,女性题材丰富,表现了女性的生活和精神面貌。其丈夫指出,“邹莉从小就是速写好手,加上非常重视外出采风写生和拍照,搜集各种素材,又善于观察,往往别人容易忽略的东西,却逃不过她的眼睛。”据了解,在创作《武则天长卷》之前,邹莉曾到北方洛阳、西安等地采风。在龙门石窟奉先寺前,她久久伫立,细细端详唐朝人物的面部表情、衣着举止。

    多年来,画画已成为她的一种生命记录,表现对生活、对社会的真切感受。“我画如我话,从我心泉里涓涓沁出,透过时间,留在纸娟上的印迹,成为我的独白。”

    邹莉表示,出于弘扬本土文化的责任,她创作了不少具有佛山文化特色的作品,如《龙舟新唱》《汾江端午图》等,也会在作品中有意识地表现祖庙、万福台、骑楼、镬耳屋等佛山特色建筑。其中,《汾江端午图》把丰富的人物与恢弘的场面融为一体,将佛山龙舟场景表现得淋漓尽致,如今作品已被南海博物馆收藏。

    立足于本土文化的同时,邹莉还有意识地“走出去”,多次在国外举办个展与开设学术讲座,把佛山乃至中国传统文化传播到国外。基于她为中西绘画艺术交流所做的贡献,2011年,美国麻省众议院为邹莉颁发嘉许奖,并将其事迹记入麻省历史史册。2012年,中澳建交40周年之际,邹莉在澳洲举办画展,并为澳总理茱莉雅·吉拉德和悉尼副市长王国忠画像。

    文/佛山文化周刊见习记者 苏碧雁